湘江有泪祭忠魂

  发布时间:2010-07-22 10:55:20





  枪声响起时,红色的法徽撑起了生的希望。在那灾难的黑色瞬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官的正气和勇气。站起来,是一尊雕塑;倒下去,是一座丰碑!

                                 ――题记 

    这个六一不寻常。

    2010年6月1日上午9点30分左右,湖南省永州市邮政局零陵分局保卫科护卫队队长朱军以验枪为由,从该局枪库骗取了“七九”式微型冲锋枪、“五四”式手枪、“六四”式手枪各一支和六个装满子弹的弹夹,开着邮政押钞车直冲零陵区人民法院。正在该院四楼基层法庭办公室伏案工作的水口山法庭庭长赵沪宁、副庭长蒋启东、助理审判员欧阳毅、书记员伍晓辉和珠山法庭副庭长谭斌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灾难正悄悄袭来。

    10点零5分,歹徒堵在办公室门口打响了第一枪。背门而坐的欧阳毅距门口最近,这个23岁的小伙子第一个站起,奋不顾身地徒手夺枪,哪怕是右手掌心被打穿,依然强忍剧痛大声呼喊“住手!”

    猝不及防的法官们纷纷举起椅子奋力向门口砸去。突然,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谭斌的心脏,35岁的青春瞬间成为永恒。

    椅子被砸碎了,子弹依旧在弥漫的烟雾中疯狂穿梭,击中了赵沪宁的右臂,打中了蒋启东的颈部,射入了伍晓辉的胸肋。

    很快,“五四”手枪子弹全部打完,歹徒又迅速冲到办公室对面的卫生间取出藏匿于此的微型冲锋枪。“快去报警,抓住歹徒!”赵沪宁呼喊着。然而,丧心病狂的歹徒面对素昧平生的法官们补射出了更为血腥的子弹。

    几声枪响,恍若天崩。

    赵沪宁倒下了!蒋启东倒下了!鲜血染红了神圣的法律殿堂。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还保持着冲锋向前的姿势。

    短短几分钟,三个鲜活的生命骤然消逝,三个温暖的家庭永失至爱。

    罪恶的枪声没有吓倒英勇的法官。黄岚、蒋汉民纷纷从楼上冲下。看见倒在血泊中的同事,黄岚不顾危险扑上前,急切地呼唤着“赵庭长”。“砰”的一声,子弹击中了黄岚的背部。随后,歹徒饮弹自尽。

    干警们都说,他们本来有逃生的机会,只要躲在办公室里,关上防盗铁门。可当天在法院办公楼里的法官和当事人有数百人,那样有可能造成更大的伤亡。

    干警们都说,是他们用无畏的战斗意志击垮了穷凶极恶的歹徒,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守卫了一方平安。

    潇湘呜咽,大地含悲。6月4日,在赵沪宁、谭斌、蒋启东三位英雄的追悼会上,成百上千的群众不顾路途艰辛,自发地为他们的英雄法官送行。“忠魂托日月正气留千古,肝胆映山河丹心照万年”。杨孟刚、杨玉林、杨国秀等水口山镇居民惊闻噩耗,执意要到殡仪馆见他们最后一面。当晚,几百名群众按照当地风俗,表达对英雄的无限哀思。

    历史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赵沪宁、谭斌、蒋启东。

    他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乡村厚实的土地,怀着赤子的情感,无怨无悔摸爬滚打了整整25年!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人民。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即使后来工作了,赵沪宁仍然选择了他所热爱的农村。

    25年的法院工作,他有13年是在法庭。2008年2月,已43岁的赵沪宁又主动请缨到水口山法庭工作。

    水口山法庭地处“五岭”中的都庞岭脚下。为方便辖区群众诉讼,赵沪宁常常带着干警下乡巡回审判。妻子埋怨他十天半个月不回家,他总是笑呵呵地说, “我打算在水口山干上十年,我喜欢农村,喜欢为老百姓做点事。”

    可这一次,他却食言了。

    赵沪宁走了,三湘大地失去了一位好法官。在水口山法庭的两年里,赵沪宁的足迹踏遍了法庭所辖4个乡镇的169个行政村,开展巡回审判103次,审执案件137件,调解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

    赵沪宁走了,家里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支柱。80多岁的老父亲瘫痪在床,妻子下岗又身体多病,13岁的女儿正读初中。家里至今还摆放着结婚时的老式家具,不大的房间里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电器,待客用的仿皮沙发早已磨得翻出了毛边……

    一张张憨厚朴实的脸,一双双布满老茧的手,一句句发自内心的话……提起赵沪宁,乡亲们无不称他是个好人。

    鲁三英满含热泪地说:“没有赵庭长细致入微地做我丈夫的工作,没有赵庭长妻子的倾情相劝,我这个家早破了。”两年前,赵沪宁接手鲁三英丈夫起诉的离婚案时,认为他俩夫妻感情尚好,于是多次调解,尽力劝和。但鲁的丈夫脾气执拗,调解陷入僵局。赵沪宁便叫来妻子一同做工作,用亲身体验讲述夫妻和睦对于家庭的重要。鲁的丈夫深受感动,主动与妻子相拥言和。

    赵沪宁的同事都知道,他们夫妻感情非常好。无论下乡住庭还是出差,赵沪宁都会每天两个电话关心妻子的身体和家里情况。不过,妻子也有一肚子苦水:生下女儿的第一个月,他忙于法庭事务没回家过一天;2001年,她被摩托车撞伤住了三个月的院,他没有照顾过一天;今年3月,她腰椎病复发,赵沪宁接到电话说有案子要调解,就偷偷“溜”出了医院,之后打电话叫妹妹代为照顾……

  生活中的赵沪宁对自己近乎“抠门”:抽的是2.5元一包的烟,穿的是洗得褪了色的法官制服和警服,皮鞋是换了两次鞋底的。可当他听说辖区内有特困党员时,毫不犹豫地送去200元钱;当得知村里有三个孤寡老人生活困顿时,二话没说拿出了600元钱。甚至有时见到街上的小摊小贩因天黑东西卖不出时,他也会将剩下的全部买下来……为此,妻子没少责怪他,可他总是憨憨地笑。

    在谭斌的心里,事业最重,名利最轻;人民最重,个人最轻。他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了爱的涵义。怀念的泪水,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3岁的果果看着躺在水晶棺里的爸爸轻轻地说:“妈妈别哭、别哭。”年幼的孩子还不知道什么是死亡,奇怪地问着妈妈:“爸爸怎么睡在冰箱里?”“我想爸爸了,我要爸爸起来抱我。”

    果果哪里知道,他最爱的爸爸谭斌三天前已离开了他。那一天正是儿童节。妻子叫他去看儿子表演节目,他因为要写判决书而推脱了。可万万没有想到,他匆忙离去的背影竟成了永别。

    谭斌,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同事们说,他做事低调、淡泊名利。在法院工作10多年,从事书记员工作近10年,他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把工作当事业来做。

    百姓们说,他老实厚道、待人诚恳。每个周末从法庭搭车回家,他总会将座位让给老百姓,自己背着厚厚的资料包,艰难地挤在角落里。

    因为有爱,对百姓、对事业、对亲友。

    今年4月,谭斌一到珠山法庭,就接手了吕某诉周某离婚纠纷案。考虑到当事人双方对小孩抚养权问题存在严重分歧,谭斌决定上门调解。山路崎岖,车行不便,他步行数十里找到了在田里劳作的周某,顶着炎炎烈日,坐在田埂上与被告促膝长谈了一个多小时。周某被感化了,孩子生活也有了着落。谭斌遇难后,周某在花圈上动情地写到:“民生庭长谭斌,一路走好!”

    工作中,谭斌像兄弟一样关爱着身边的同事。执行案件遇到麻烦时,他总是冲到最前边,把安全留给同事。每次吃饭,他总是提前赶到,把饭盛好,把水打好。庭里条件艰苦,经常停水,考虑到小吕是法庭里年龄最小的女孩,他就会在下班后帮小吕到1公里外的镇上提水,吃饭时总嘱咐她多吃点。

    在家里,谭斌是个孝顺儿子。一天夜里,父亲突发高烧,谭斌没有叫醒家人,独自背着老人走了两公里多的路程来到医院。老人喜欢吃鱼,他就亲自做,还耐心地剔除那些细软的刺儿。

    而对于自己,他却近乎苛刻。打球穿的鞋还是高中时代的,鞋面早已泛黄,鞋底也快磨露了,被同事们戏称为“绝版球鞋”。他的每双袜子上都有妻子补了又补、缝了又缝的痕迹。整理他的床头柜时,看见一打新买的袜子,妻子泪如雨下,“那是我早就买好了的,你却一直没有穿。”他的嫂子在为他准备最后衣装的时候,竟然找不到多余的皮鞋。他唯一的皮鞋就在脚上,上面还有珠山的泥土……

    直到牺牲时,谭斌的口袋里还揣着“五个严禁”。他常常告诫自己:“法官只有自身干净,严肃执法才有底气,维护正义才有勇气,开拓进取才有锐气。”

    十年来,谭斌没有一件案子因裁判不公被投诉,没有收过当事人一分钱、一份礼。

    十年来,他每年上班330多天,跑遍了全区16个乡镇办事处、500多个村庄和社区,先后10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两次受到嘉奖。

    没有惊天之举,却有华光在身。30岁的短暂生命里,蒋启东用坚实的步伐迈出了闪光的足迹。

    2010年6月1日。

    这一天,他答应妻子上午留在家里陪儿子,但是当事人的一个电话又让他赶到了单位。他还想着回来后给儿子买礼物,然而,他未能躲过黑暗冰冷的枪口,永远地倒在了审判桌前。

    这一天,他的儿子刚满80天,他还来不及和心爱的宝贝说上一句话、合上一张影……

    照片里这个阳刚帅气的男人叫蒋启东。11年的法院工作中,有10年担任书记员,蒋启东无怨无悔;担任法官的一年里,他兢兢业业,时刻想着百姓的安危冷暖。

    “蒋启东确实是个司法为民的好法官!”唐某连声称赞。2009年6月,蒋启东调解了一起离婚纠纷案。可就在最后一笔案款履行期限届满时,同村的乡村医生唐某焦急地来到法庭。原来,原告因身体不好多次到唐某处看病,赊欠了数百元医药费。眼看原告离婚后要回广西娘家,自己的辛苦钱就要化为泡影,这才寻求法律援助。很快,蒋启东启动了诉前调解程序,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

    考虑到蒋启东的家庭情况,为了便于照顾妻子和年幼的孩子,院里决定调他回执行局工作。可蒋启东还是毅然留在了法庭。他说,基层法庭案多人少,组成一个合议庭不容易,我得坚守在这里。

    他坚守的不仅是审判事业,还有他做人的原则。

    在蒋启东的遗物中有一摞献血证。据说他每年都参加无偿献血活动,2010年的5月26日已经是他今年第四次献血了。

    蒋启东有个“怪毛病”,每一套法官服口袋缝都没有拆开。因为,他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不能向别人索取财物。今年4月的一天,一位当事人将一个装有千余元的红包强行塞到他手中,蒋启东义正词严地告知当事人:“我家有钱,不缺钱。”事实上,蒋启东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妻子身体多病,近几年先后4次住院治疗,本来就经济拮据的他们还欠了十万元的债。直到牺牲后,他的父亲为他换装时才拆开了他的衣口袋。

    三位勇士永远地走了!走得那样匆忙,那样悲壮。他们没有身居要职,也没有办过轰轰烈烈的案子,然而曾经的生命因真实厚重而鲜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第1页  共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