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评论:我们应该警惕网络黑社会

发布时间:2010-12-02 14:56:58


   [导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网络时代,企业作为社会公民更应该保全一份完整的企业道德与社会良心

    国产乳业双雄十年暗战,从最初的销售市场角逐,到品牌形象竞争,发展成为奶源地的恶劣争夺;如今,整场争斗的战火已在网络世界弥散开来,网络杀手接连过招,也标志着中国企业市场竞争进入新的阶段。

    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一种追逐与超越的游戏:当竞争成为一种生存的常态之后,每一家企业都必须尽力在日落之前追上或者超越对手才能继续在市场上立足。当企业经由一般竞争、激烈竞争阶段进入恶意竞争时,互相的攻击就在所难免。

    中国网民数已超过4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28.9%,中国已全面进入网络舆论全面开放的“个人互联网”时代。网络杀手随“市场灰色利益”之风潜入碎片化的网络世界,“杀人”细无声。企业面对无孔不入而又难以预察的网络攻击,是被动应战,还是坚决还击呢?企业要想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争夺中百战不殆,势必做到知己知彼。“知彼”不仅是对竞争者动态的长期监测,更是对网络杀手攻击方略的全盘掌控。

    就目前而言,网络杀手主要有三大攻击手段。

    一是操纵利用网络媒体,放大竞争对手缺点或失误,引发社会公众的恐慌。

    2008年,一篇《康师傅:你的优质水源在哪里?》的文章在网络上火速流传,使康师傅深陷“水源门”。回望此次康师傅事件,一条清晰的网络攻击引线贯穿始末。网络杀手伪装成自称曾潜入康师傅杭州水厂探秘的“热心”网友,通过明确指向的文章,掀起网络舆论第一波;紧随其后的是大众媒体追踪报道,行业协会谴责企业虚假宣传;进而带动工商部门对整个饮用水制造商的大调查,抖出“用自来水生产是普遍现象”的惊人内幕。

    不难看出,参与“水源门”事件的网络杀手运用的便是线上软文掀起舆论浪潮,牵动线下媒体追踪,最终引发工商部门进行行业大清算。即便康师傅几经周折,证实其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却无法阻挡因社会恐慌而造成的企业信誉流失。

    二是恶意制造谣言,造成对手重大损失。

    2009年末,在农夫山泉“砒霜门”的荒诞剧情中,海口市工商局大相径庭的两份质检报告无不透射行业恶性竞争的刀光剑影。然而,这次事件的恶劣性在于把监管部门当作把玩的戏团小丑,使其成为品牌恶性竞争的代罪羔羊。当一片质疑工商部门公信力的社会舆论充斥大众媒体时,有多少人会去探寻其背后隐现的网络杀手的行动踪迹?

    新媒体时代,企业不仅可以为自身品牌的塑造编撰“世界驰名商标”的伪称,更能雇佣网络杀手对竞争者品牌,制造线上线下的品牌谣言。企业往往可以阻挡因自身缺陷而造成的不良舆论导向,却难以避免对手无中生有的中伤,很多时候不得不舍财免灾。

    三是通过网络推手集中打击竞争对手。

    当下,最热门行业恶性竞争话题仍然聚焦于蒙牛伊利“诽谤门”事件,它已不再是两大行业巨头的明争暗斗,而是现代企业应对web2.0时代品牌营销瓶颈而引发的恶性竞争的真实写照。网络杀手的顶级攻略便是从茫茫大海中指令个别虾兵鱼将对竞争者进行品牌冲击,召集群体性网络水军的鲨群鲸队,对竞争者进行毫无预警的狂轰滥炸,力求于无形中杀他个片甲不留。

    在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蒙牛伊利之间的恶性竞争更值得我们关注:较之以往个体网络杀手的恶意攻击,当下群体性网络恶性竞争的出现,其危害已不只是关乎利益双方,而是波及整个行业甚至整个市场――在某种层面上,这种竞争绝对是损害整个行业利益的。

    蒙牛伊利恶性攻击的危机事件,不仅预示着网络“杀手”时代的到来,更警醒现代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网络时代,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该保全一份完整的企业道德与社会良心。

第1页  共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