贩卖假证屡禁不止需加大打击力度

  发布时间:2024-10-09 08:59:49


据统计,自2021年至今,全国法院共审理涉及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案件11083件,江西法院共审理相关案件287件,每年均有类似案件发生,涉及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俗称卖假证),极易衍生其他犯罪,严重扰乱公平诚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经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制作方式简单,犯罪行为隐蔽。二级建造师证书、初级药师证、假身份证等制作简单,要求不高,犯罪分子伪造、买卖操作容易。一些证书防伪标识不明显,查询途径有限,致使假证与真证无色差,甚至还能看到荧光防伪标识。仅靠肉眼,常人很难分辨。随便一家商家就能制作,致使公安机关侦查难度较大。如西湖区法院审理的被告人周某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一案,被告人夫妻在自家大厅用简易打印机等设备就制造出假毕业证、假身份证、假印章等数百份。

二是交易方式隐蔽,犯罪成本较低。当前,假章假证交易信息充斥互联网,某些互联网平台上随时随地有人发布假章假证办理广告,假章假证网络交易呈现半公开化,犯罪嫌疑人买假用假渠道畅通,方便快捷。买卖双方多数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在一些网购平台、二手交易App、搜索网站中输入“搞笑证书”“证件办理”“恶搞证件”等关键词,便会出现很多相关商家页面。这些商家的首页广告充斥着“种类齐全”“保密发货”“在线沟通”等暗示性字眼,却并没有关于具体商品详细介绍。如丰城市审理的孙某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一案,孙某从58同城认识微信昵称为A人事部经理的李某,随即通过微信联系购买工商营业执照等证件,孙某即通过微信转账给李某。

三是买卖用途多样,犯罪利润较高。随着各行业的监管不断加强,持证上岗已是必备要求。但有的人为了工作规避各种日常办理业务"门槛"。比如高等学校毕业证、律师证、会计师证、产品合格证、获奖证等,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而这些证件常常与好的个人发展机会是相关的,在利益和侥幸心理的驱使之下,花几百块钱买个假证就成了这部分人的选择。还有的人是为了省去办证繁琐的流程。申领证件程序复杂,退而求其次地选择"消费"假证。假证用途广,制作成本低,一本假证制作成本只需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在经过专卖后,能卖出几千上万的价格,利益驱使铤而走险。如永丰法院审理的江某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一案,江某通过买卖初级药师证140余本即获利90余万。

建议:一是保持对假证的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伪造、买卖国家机关证件、印章活动,严厉打击假证黑色产业链;二是提升网络识别侦查技术,对于买卖身份证的各类电商平台、通讯工具、社交软件、快递物流进行实时监控,为严厉打击、从严惩处提供支撑;三是加大对买卖假证行为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假证危害性认识,让制造者和购买者知晓“一处造假,处处难行”,构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责任编辑:永法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