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系列评论员文章之二:投身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7-11-03 17:33:27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九大报告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部署,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法治建设升级版蓝图,将全面依法治国引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都具有深远意义。各级人民法院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人民法院工作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人民法院的职能作用,努力推动法治中国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发挥法治的重要作用,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年来,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依法治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境界。十九大报告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这必将有助于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把党的意志和国家意志、人民利益更好融合,实现党内法规体系与国家法治体系协同发展。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国的满意度,对公平正义的获得感,是法治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百姓的热切期盼。十九大报告再次宣示,要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人民法院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履职尽责,依法妥善审理各类民事、刑事、行政案件,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牢固树立法治信仰和法治观念,是依法治国的内在动力,更是法治中国的精神支撑。塑造公民的法治信仰并无捷径,要将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向前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正是十九大报告基于法治所夯定的价值坐标。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要敢于碰硬,勇于啃“硬骨头”。从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到推进员额制改革,从全国法院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到完善司法责任制,从纠正冤假错案,到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等,都是旨在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让“宪法法律至上”真正树立起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真正得到践行,让法治成为全党全民的信仰。

  法治中国建设永远在路上。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人民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牢记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更好满足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法治中国必将奏响更加雄浑的乐章,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