囿于职业,于友朋交往甚少。无金兰之契结,无觥筹之交错。整日与文件、材料打交道,无丝竹之灌耳,却有案牍之劳形,节假日、余暇时则躲进陋室,面壁读书、写稿,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有人问:“尽日与稿纸笔墨厮守,不寂寞吗?”答曰:“寂寞。”又问:“喜欢吗?”答曰:“喜欢!” 我喜欢寂寞仿佛是由于天性。小时候,便不像别的孩子那样天真活泼,那样“合群”。他们在那里打呀闹呀,我只在一旁冷冷地看,或是自己找一个无人的角落坐下沉思。沉思些什么呢?记不清了,但是喜欢思索,喜欢一个人守着寂寞的“象牙之塔”而不去追逐热闹的“十字街头”追逐喧嚣与欢腾,都是从那时便开始了的。
寂寞非孤独。前者是无闹,后者是失群。孤独者,如同一个人,总是走不出雨林一样,心的翅膀湿得那么沉重,人也就失去了那股应有的生气。但寂寞则不是这样,他是在寻觅一方静土,选择一种角度,构思一种方法。他是在积极地生活。
幽静常是产生寂寞感的土壤。寂寞的乐趣也往往产生于幽静的环境中。大凡出者,如佛家,如道家,每建寺院于深山幽谷,怕就是取其不染世俗的那一点清静。真正的宗教徒都是守得住寂寞的人。这一点其实并不易。古之诗人学者,也多有隐循山林的。怕也是取其少尘世之喧哗,能专心致力于学术的精研。
数点历史,古来圣贤皆寂寞。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李贺该是深知寂寞的真谛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当是千古寂寞者的代表了。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东坡也该是深懂寂寞之意蕴了。
还有“学琴三年,精神寂寞”的伯乐呢?
面壁枯坐,终成正果的达摩呢?
寂寞可以消蚀脆弱人的意志,而屈服于真正的人。不是在寂寞中消失,就是在寂寞中奋发。
承受寂寞就要抵制许许多多的诱惑。不营役于空名,不驰骛地虚声,不汲汲于一己悲观,不向生活媚俗,摆脱各种牵拉,不为外物所动,远离喧嚣,安贫乐道,如此才可心清气静,达到“静则定,定则虚,虚则明”的人生大境。
甘于寂寞需要一种高尚的信念,一种强烈的追求,还需要一种铮铮傲骨,一种坚韧的持守力和意志力。只有远离车马喧嚣的心境,才可保持排除杂念纷扰的淡泊宁静,才能让生命永远年轻。
寂寞是一道美景,惟真正的人可以领略。
寂寞是一种意境,惟真正的人才能享受。
甘于寂寞,耐得寂寞,这并不容易。我自己就未能作到这一点。做一个恬淡自守的人,默默献出自己的一生,需要有很高的道德情操,我愿以此自勉,在寂寞中愉快度过未竟的年华。
第1页 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