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大红纸感谢信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5-04-20 16:08:24


    春耕时节,乍暖还寒。

  4月15日下午3时,当我在办公室正在研究一件执行案件的案情时,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打断了我的思绪。

  “喂,聂庭长吗?金智又来了!”电话中,传来立案庭女法官小赵的声音。

  金智又来了!他来有什么事呢?之前答应的事,难道他又要变卦?我的心不由紧张起来。

  “他要你亲自到立案庭来一趟!”小赵继续说道。

  放下电话,来不及细想,我立刻走向立案庭。

  在立案庭,金智一看到我出现,立刻迎上前来,握住我的双手,说道:“聂庭长,十分感谢你们法官和法院,为我儿子赔偿款的事这么尽心尽责!今天来就是专门送封感谢信,表示谢意的!”

  未等我开口,金智就将一张早已准备好、折叠整齐的红纸,不由分说地塞到我手里。

  在金智的再三要求下,我打开了红纸,上面用毛笔字清晰地写道,“法院领导和执行法官高度重视我的执行案件,帮我想办法执行到了赔偿金。如果没有法院同志的不懈努力,我肯定讨不回赔偿金,在此我非常感谢法院的领导和执行法官,谢谢您们……”字句之间充满了对执行法官和法院的感激之情。

  “不用谢,这是我们法官和法院应该做的!以后的路还需你们自己努力……”看到眼前这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对执行法官和法院的工作如此肯定,我心里也十分感动,感到当初的辛苦和努力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流。

  事情还得从2010年2月的一场车祸说起。那天下午,金智的儿子金五龙搭载同村人金正庚的摩托车,在路上行驶时被潘光华驾驶的重型挂车撞伤,造成右腿骨折,落下终生残疾。因赔偿问题,金五龙起诉到法院。法院在2011年3月作出判决,判令潘光华、金正庚赔偿18万余元。但判决生效后,潘光华、金正庚均未主动履行,且全部下落不明。当年6月,法院依申请立案执行,我开始接手此案,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金智便成了我办公室的常客,经常问起这起案件的执行情况,有时甚至一来就是一整天。

  由于金正庚也起诉了保险公司,有一笔4万余元的赔偿款,因此法院就直接提取了这笔赔偿款,转付给金五龙。但相对于十几万元的巨额赔偿款,金家对仅拿到4万余元显然不会满意。但由于另一个被执行人潘光华住在相隔百余里外的领县,其又本人下落不明,仅有妻子和上小学的儿子在家。我与同事多次到潘家,有时特意挑双休日、节假日,甚至大年三十的时间,但都不见潘光华踪影,也没有找到可供执行的财产。

  案件执行进入僵局,再没有进展,金家十分着急。由于家中经济困难,儿子急需一大笔后续治疗费,加上本人常年患有风湿病,不能干重农活,金家人便不断到处上访投诉。无论我与同事们怎么解释,金家人就是不听,一直要求法院要执行到全部赔偿款。为了这14万元未执行到位的赔偿款,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可以说到了寝食难安的地步,脑子里想的都是这档事。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同事的帮助下,我转换了执行思路,一方面委托领县法院执行局的同行,继续做潘家的工作;另一方面,由于金家经济十分困难,生活艰辛,符合获得司法救助的条件,在经组织同意后,我便积极为金家申请专项救助。

  期间,我自己记不清在本县与领县之间来回奔走多少次,也记不清为司法救助的事到相关部门多少趟。时间转眼就到了2015年,但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事情终于有了转机。在领县执行局同行的大力协助下,潘家承诺愿意出5万元钱。同时,为潘家积极争取的8万元专项救助金也已到位。在多方共同努力下,4月2日,三方终于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当场履行完毕,压在我心中多年的大石头才算终于落地了。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为了表达谢意,没读过多少书的金智特意请人代笔,用农民最简单最淳朴的方式,在农忙时特意抽空送来感谢信。感谢信上,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

  目送金智离开,看着他留下的这张红彤彤的感谢信,身为执行法官的我,顿时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原文网址:http://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5/04/id/1598406.shtml)

第1页  共1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