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公故里担正义 “加减乘除”显风流

  发布时间:2008-10-31 15:42:48


    有一种岁月叫作蹉跎,有一种事业叫作平凡,有一种生活叫作成功...

  沙溪法庭辖五乡一镇,多为偏僻的山区和林区,常住人口近10万。辖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农民市场意识、法制意识较为滞后。面对不利条件,沙溪法庭的法官们用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勤勉敬业的奉献精神,用质朴的语言和平凡的事迹,诠释着他们自己独特的“加减乘除”法精神,为当地擎起了一片司法晴空。 

  没有金刚钻,哪揽瓷器活。沙溪法庭的法官们对此深有感触。由于当地存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群众法制意识淡薄等制约因素,结果是解决同样的一个矛盾、纠纷,往往需要他们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同样的话语需要说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这就对沙溪法庭的法官们的业务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人格魅力,提出了比其他法官更高的要求。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明准绳,则必准人。于是,沙溪法庭的法官们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思想,一方面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各类法律法规及其解释的深研细究,抓住工作之余的每一分钟进行学习。他们始终重视法官职业教育和岗位培训,注重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通过开展庭审观摩、办案能手评比、法律文书质量评比等业务竞赛活动,切实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他们按照岗位学习制度化和自主化的要求,结合自身的实际,采用自学、庭室集中学习与讨论等多种有效方式,通过“走出去”(派送法官到法官学院和上级法院学习)和“请进来”(邀请知名法学教授、学者前来授课或有丰富经验的法官现身说法),大大提升了他们的整体素质。自2000年以来的近六年中,该庭共审理和执行各类案件1107件,无一件超审限案,无一件上诉案,无一件再审案。

  沙溪法庭的法官们经常说到一句话:对自己要“狠”点。对自己要求“狠”,做到一心一意,认真实践司法为民的要求,一丝不苟,努力提高公正和效率;做到微笑多一点,热情多一点,礼貌多一点,为当事人多想一点,情愿自己多做点,多累点,多苦点,多委屈点,也要倾力为民排忧解难,切实做到亲民、便民、利民;做到平等对待当事人,热情接待当事人,耐心说服当事人,把人民满意作为评价案件是否公正的最高标准,案案追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有一次,为了将应诉通知书及时送达给位于偏僻山区中某小型水电站的一名当事人,沙溪法庭的两名法官在庭长邹铖的带领下,首先乘车来到一座高山的山脚下,狭窄而崎岖的山路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而这条路又是找到当事人的唯一一条去路,别无选择,他们毫不犹豫地徒步跋涉。一路上,他们一边挥汗赶着路,一边不停的向沿途的老乡打听。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最后终于在人迹罕至的水电站找到了那位当事人。顾不上休息,来不及擦把脸上的汗水,没有喝一口水,他们又马不停蹄地踏上征程,继续向下一个目的地走去......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清正、廉明是人民法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沙溪法庭的法官们时刻警醒自己一定要经得住各种诱惑,坚决杜绝办理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没有接过当事人一分钱,一份礼,没有吃过当事人一餐饭。六年来,沙溪法庭未发生一起工作人员违法乱纪行为,也未有一人受过党纪国法的处罚。

  对钱权名利,他们视为过眼云烟,不为所动,始终保持着一份恬静的心态。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钱权名利,在他们面前也只能望而却步,无功而返。面对灯红酒绿、金钱、权利等各种诱惑,沙溪法庭的法官们始终保持自我,始终牢记自己法官身份的职责和形象,绝不为头上的天平抹黑。他们不与别人盲目攀比,比的是工作、能力、干劲、成绩、贡献,而绝不是与别人比钱多、比权大、比名响、比利高。老子云:“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 沙溪法庭的法官们就像那绵延不断的水一样,润物而无声。

  庭长邹铖,自2000年创庭开始一直呆在沙溪法庭,算得上是位“元老”了。沙溪法庭距县城70多公里,之间还需翻山越岭。同时,辖区存在经济落后、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诸多不利,但他一呆就是六年。期间有多次调回县城的机会,换个更好的工作环境,都因他没有去积极跑动争取而错失。别人都说他傻,情愿呆在那样一个穷地方。而他总是淡淡一笑,说道:“再苦的地方总也要有人去呀!”正是凭着这种超然的心态,他从不怨天尤人,消极怠工,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激昂的态度,投入到每天繁琐的工作中去。正是在庭长邹铖的感染和带动下,沙溪法庭获得了一个又一个荣誉,他也年年都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沙溪法庭所辖乡镇多为山区和林区,所办理的案件多为赡养、离婚等家庭纠纷案件,赔偿案件,小额贷款案件以及邻里纠纷等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沙溪法庭的法官们深知,看似小事,实则关系重大,因为群众利益无小事。他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公开承诺做到“百姓有所求,法庭有所应”。

    沙溪法庭的法官们深谙“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的道理,他们也经常强调说:“某些个体的矛盾、纠纷问题孤立起来看是一桩小事,但如果乘以10万的人口基数,那就不再是小事了。关系到群众利益的,小事也是大事。”正是凭着这份赤子之心、执着之意、忠诚之情,他们高度重视“小事”,从“小事”做起,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开始,倾注更多的关心、爱心、耐心,积极发挥审判职能,方便群众诉讼,及时化解纠纷,服务经济发展,维护辖区稳定。

    为了方便群众诉讼,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沙溪法庭从小处做起,先后推出了一系列便民措施,其中包括发放便民卡和挂出“离岗提示”牌。

    在小小的便民卡上,正面印有全体法官的手机号码和办公电话,反面印有提供各种法律咨询等服务的内容。法官们还公开承诺全天24小时不关机,做到“你有所求,我必有所应”。小小便民卡,为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之为“便民卡”。如今,许多群众一旦遇到矛盾、纠纷或不解的法律问题,他们就会按联系卡上提供的号码,打电话向法官咨询;而且,他们还会把联系卡上的手机号码传给亲戚朋友,他们的亲戚朋友遇到了问题也会打电话给法官。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法官们都热心为他们解答问题,法官们的手机成了“法律咨询热线”,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这样,无形之中也成为普法的一个有效途径。

    在法庭大门口醒目的位置挂上“离岗提示”牌,就是离岗外出的法庭法官们,将自己的去向、事由、估计返回时间、联系电话、暂时替班法官等相关内容摆放在告示牌上,让前来办事的群众一目了然。

    原来,沙溪法庭辖有5乡1镇,多为偏僻的山区和林区,交通极为不便,老乡们到法庭来一趟已十分不易。由于法庭人手少,辖区范围广、任务重,法官们经常需要下乡,他们早出晚归,往往是很少能舒服地呆在办公室里上班。所以,在推出“离岗提示”之前,当一些需要办事的群众来到法庭时,他们需要找的法官已经下乡去了。此时,经过长途跋涉甚至是步行前来的群众得知要找的人不在,要办的事也办不了,心中失望之情可想而知。他们辛辛苦苦来,却扑了个空,既浪费了他们的时间,又在经济上给他们增添了负担。沙溪法庭的法官们也注意到了这个情况,他们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适时推出了“离岗提示”牌。如今,有了“离岗提示”牌,法官们的去向群众心中一目了然,如此他们就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与行程,不像以前一样要找的人不知去向,想办的事办不了,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和交通费,同时需解决的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决。

    法庭联系卡和“离岗提示”牌,看似小事一桩,不值一提,但它实则关系到对群众的态度,对工作的责任,影响到法院和法官的形象。

    由于工作有效,成绩突出,六年来沙溪法庭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已成为永丰县人民法院对外形象的一个窗口:

    沙溪法庭连续4年被县法院评为“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市中级人民法院“集体三等功”、“先进人民法庭”和“全市优秀法庭”,并被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优秀法庭”,其中多人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面对成绩和荣誉,鲜花和掌声,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认可,沙溪法庭的法官们并没有自我满足和陶醉,庭长邹铖的一番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荣誉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成绩再大,荣誉再多,想想10万之众的当地老百姓,平均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功劳是微不足道的。比起宋雨水类先进人物来,我们做的还不够好,不够多,所以不值得沾沾自喜,一切得从零开始。”

    正所谓“欧公故里担正义,‘加减乘除’显风流”!

第1页  共1页

责任编辑:刘庆文    

 
 

 

关闭窗口